{{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全站購物滿NT$1500元即享免運費。 全站購買滿NT$2000元,貨到付款享免運。

<印度有機棉田之旅1>     <下一頁:印度有機棉田之旅2>

【 印度有機棉田之旅 1】
 

Cotton 2040議題
 

由非營利組織Forum for the Future(未來論壇)所提出的Cotton 2040議題,詢問大家是否能想想到2040年的時候,我們希望棉產業從棉田、交易、紡織製造、品牌銷售,到消費者手裡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Cotton 2040

印度有機棉田之旅

 

印度是產棉大國,棉花產量長期佔全世界的第一、第二大,有機棉的產量更是高居全球第一,幾乎佔了全球70%的有機棉產量。雖說如此,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用的都是土耳其的有機棉花,幾乎沒有用過印度的有機棉;心裡一直掛念著其實最需要協助的棉農多在印度,但總覺得真要使用印度有機棉好像困難重重;這次總算能實際探訪,心中頗有期盼。

由Textile Exchange主辦的永續織品研討會(Textile Exchange Sustainability Conference)以及有機棉圓桌會議(Organic Cotton Round Table)2015年10月在印度孟買舉行,也安排了行程到印度的有機棉田去參訪。

 

世界菁英齊聚一堂

在這個為期四天的永續織品研討會中,從世界各地來了近百家企業團體,有成衣大品牌如Adidas、C&A、Eileen Fisher、H&M、Marks and Spencer、Nike、Patagonia、Puma;原料供應商如DuPont、Lenzing、Pratibha;認證團體如GOTS、OneCert、Control Union、Fairtrade;社會團體如CottonConnect、C&A Foundation、Chetana Society、ASA、World Wildlife Fund (WWF);從臺灣去的則有聚酯回收紗領域的遠東集團,以及有機棉領域的藍天大地兩家公司代表。

近百家企業團體代表在這四天內,很嚴肅地聚首討論紡織產業與環境的永續、社會責任,取之於動物纖維的動物福利,如何回收棉或聚酯材料?如何維持有機棉的供應鏈真實性?有機棉種子培育等20幾個議題;只可惜一個人無法分身參加所有平行議題,只能選擇我們關切度最高的去參與了。

Cotton 2040 會議照片

 

相約2040年的未來

遇見有機棉

由非營利組織Forum for the Future(未來論壇)所提出的Cotton 2040議題,詢問大家是否能想想到2040年的時候,我們希望棉產業從棉田、交易、紡織製造、品牌銷售,到消費者手裡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若我們希望2040年,消費者的環境意識更加清醒,對於產品的環境要求力道更強,從而品牌注重環保材質,並多要求紡織製造環節,注重更多回收能力,催生更多環境友善棉田的話,那麼有沒有什麼樣系統化步驟,可以讓各個相關業界、環節,能一步步同步往相同方向邁進?

在場有品牌公司很認真地分享他們公司設定每年增加一定百分比的有機棉用量,預計在2040年可以達到70%的產品使用有機棉;也有社福組織提出如何逐步協助增強棉農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進行良好的農田管理並不受掮客收購的控制;也有提出政府與民間的規範應當如何配合,來讓有機棉的真實性和基改種子汙染問題得到控制。

從各個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觀點交流下,我們好像真的可以窺見這些不同的公司團體朝同一個方向邁向2040年;大家在各自的位置上努力,但約好了2040年時,在當時講好的遠景中碰面。頓時世界好像流動了起來,不再是各行其事、各自茫然,而是有系統的向同一目標流動。當下的感動是很難形容的,不免自問,當我們在自己國家投入有機棉產品埋頭苦幹時,可曾想過我們希望2040年的時候,相關產業和消費者能如何一起走到什麼樣貌?

Cotton 2040會議照片

基改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另一個震撼的討論則是「土壤與種子」議題,會議主持人劈頭就拋出印度種子的保存問題:「在場的各位都想要有機棉,但是在印度有機棉種子越來越難取得。如今印度95%的棉田使用基因改造種子,有些適合當地土壤的非基改棉花品種種子幾乎蕩然無存。」

以前只知道印度政府允許基改種子進口使用,沒想到多年之後,已經泛濫到造成非基改種子幾乎被放棄的地步。「如今印度的棉農相信廣告和掮客告訴他們的,基改棉花種子(Bt-seed)的產量比較高,因此儘管基改種子的成本比原生種子貴10倍以上,而且得年年買種子,大家還是前仆後繼地去買基改種子來種。 」與會的一位當地農作物研究所代表很無奈地說。

那麼基改種子真的讓產量提升了嗎?那可差得遠!基改種子是較適合美國本土而設計,自然無法在缺水的印度創造好成績!

 

回不去了

基改已經改變世界

基改種子的品種來自美國,水的需求量高,土壤需要肥沃,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種的!在印度許多農民種不出應有的產量,甚至全軍覆沒的大有人在。那麼,這樣農民就會回頭種非基改種子嗎?答案是:也很難買到了!在基改種子全面攻入印度之前,的確有研究單位很認真的在培育交配品種(Hybrid),試著產出高產值,適合不同土壤特性的種子,但基改種子一吹進來,幾乎只剩基改種子了。

今天,若想要在印度供應種子的商店購買非基改種子,店裡的人會把你從頭到腳看三遍,很疑惑地問:你是哪裡來的怪人?研究種子培育的專家如是說。我們必須提前一年預估非基改的有機棉種子需求量,作為生產預備種子,並且更提前有計劃的復育和實驗不同種子在不同土壤的栽培效果。

原來,印度的有機棉栽種是一條頗艱辛的路。

 

何不食肉糜?

四天的研討會結束後,我們跟著幫助輔導當地有機棉農的社服團體實地參訪棉花田。第一站跟著CottonConnect飛到產棉大省古吉拉特邦(Gujarat),在亞米達巴德(Ahmedabad)機場轉搭車到Rajkot附近的有機棉農聚落。幾乎從亞米達巴德出來,就看到路上成群結隊,或三三兩兩的牛群;有時直接佔據了路面,所有的車子都自動繞開牛繼續前進。果然牛的地位在印度真是神聖不可冒犯。

印度牛群
印度牛群

圖:牛群佔據了馬路,只能繞過去。

 

在漫長的路上,忙不迭就把準備好的一肚子問題拿出來問帶領我們的社服人員Hardeep,如:「這些農民栽種有機棉後,比起之前的慣行農法,收成是否有減少?收入是否有增加?家庭健康狀況是否更好?」Hardeep專注地看著我說:「你以為在這裡誰會種有機棉?種有機棉的是那些窮人中的窮人,他們買不起任何的農藥、肥料和資材,沒有任何的選擇,只能用有機的方法種棉!但凡有點選擇的,都種基改棉花去了。」我頓時語塞。

「我們除了輔導農民栽種有機棉,更注重當地婦女輔導計畫,因為普遍孩子的教育、農忙、家務、財務都是婦女們負責處理的;但是她們可能連個銀行戶頭都沒有,有財務上的問題也多找收購棉花的掮客幫忙,其中的剝削不可言喻。」聽Hardeep這麼說,我頓時覺得自己像是外星降落的異類,原來我們的認知差這麼遠,難怪古代的晉惠帝會問出「何不食肉麋?」這種爛問題,若沒來一趟,我看我也差不多是晉惠帝等級了吧?

 

小農是待宰的羔羊

掮客主宰了所有

一進到村落,穿著傳統紗麗的婦女和孩子很熱情地出來迎接我們,而且堅持要用米粒和糖混合紅色的顏料,在我們的眉心點一個紅點,表示我們在這個地方是被接納和歡迎的。

印度在眉心點一個紅點歡迎訪客

大家一起坐在村裡的集會堂,一起去的品牌代表Shona問候大家這一年來種植是否順利呢?婦女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訴說有些地有地下鹽水滲入,鹽化的問題比過去嚴重;有人說林子裡跑出來的野牛群總是踩壞棉株,非常困擾。這些野牛趕不走嗎?原來在印度不要說是殺牛,連打牛都是犯法的;因此牛群出來撒野簡直無法可想。

棉花的花和棉鈴

圖: 棉花的花和棉鈴

走進印度當地的有機棉田

圖: 走進當地的有機棉田

農夫和他的棉花田

圖: 農夫和他的棉花田

 

農民每戶大概有一兩英畝的地,約4~9分地,以棉花種植來說,都是小農。因此,他們種植出來的棉花,在社服團體進來協助輔導之前,是無力自己去做認證,往年這樣有機栽種的棉花都當成一般棉的價格賣掉。農民通常也不認識軋棉廠,都由出入軋棉廠的掮客一家一家代為收購,掮客順便再賣種子給農民,兩方取利之下,到農民口袋的獲利真是少得可憐;有棉花採收的時候,一個家庭一天的收入大約是100盧比(約台幣50元)。因此社服團體從婦女教育著手,讓農民開始認知有機棉應有的價格,並發起每戶每月100盧比的互助會,不用再向掮客借錢。

印度棉花田當地婦女的集會

圖: 當地婦女的集會

在這個短短兩小時的聚會中,我們總算對這裡的農村生態有個初步粗淺的了解,雖然這裡的物質是少的,但是聚集在此的婦女們擁有的自信、開朗笑容,說明了此處自有一片天地和希望。

 

一樣色彩

兩個不同世界靈魂

到了另一個幾十公里外的村落,受到另一群同樣穿著五彩繽紛紗麗的婦女孩子們熱烈的歡迎。這裡的農業同樣主要由婦女操持,我們詢問有機棉田是否會規劃輪種?在一番困難的溝通之後,終於搞懂原來當地會在不同時間接種不同的作物,棉田採收後可能接下來就是種玉米,或是其他的穀豆類。也有可能今年村子西邊種綠豆黃豆的多,東邊種棉花的多;棉花只是眾多作物的其中一種選擇,全部輪著來。這邊的家庭最大的希望普遍都是希望小孩能上學讀書,有上學的孩子也特地穿著學校的制服來亮相,彷彿這是一件最榮耀的事。

我們覺得這個村子裡的婦女好像笑容中多了一份艱辛,詢問之下,原來這邊普遍耕種的土地都不是自己的,相較於上一個村子雖然物質匱乏,但好歹還有自己的田;在沒有自己耕地的情況下,平均每個家庭的每日收入只有50盧比(約台幣25元)!難怪當我們稱讚她們穿著的紗麗都非常色彩繽紛的時候,她們苦笑著說,我們雖然穿著五顏六色,但是覺得人生是黑白的;而你們穿的衣服雖然沒有什麼顏色,但生命卻是多彩繽紛的。

印度棉花田之旅合照

忽然之間,我為我們所謂文明世界的衣著感到羞愧,不是顏色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沒有付出衣服應有的代價到種植者、生產者的手裡,當我們在計較一件衣服該是350還是400元的時候,可曾察覺過,我們隨意砍殺的價格,也許正是他們1日,或3、5日甚至整月整年賴以存活的空間?

 

<印度有機棉田之旅1>     <下一頁:印度有機棉田之旅2>